2006/06/20 | [霹雳]重看《江湖血路》,初识一页书
类别(怀刀饮寒风) | 评论(0) | 阅读(269) | 发表于 14:05
早就知道自己有个很要命的毛病——看片子也好看书也好,大概因为过于注重情节,经常会下意识地把主要角色当成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而非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结果一部片子或者一本小说看完之后,可能对很多配角甚至路人甲乙丙丁留下深刻印象,对主要角色却是丝毫谈不上喜欢与否——对人家只有几个词语概括的抽象概念,当然不可能有喜欢还是不喜欢之类的感情。这个毛病在看霹雳的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看完六百多集还没对素还真一页书叶小钗等人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情况之严重可想而知。但是这种对主要角色产生感性认知能力的缺乏,几乎是先天性的,并不是自己说要改就能改得掉,很多人无法产生概念就是无法产生概念,再努力也是白搭,所以尽管知道是很要命的毛病,倒也已经不怎么指望会有好转的一天。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重看血路的时候,意外发现自己终于第一次对一页书有了概念,能够把他看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对其一言一行中心感动起来。
会出现这样根本性的转折,并不是因为血路中的一页书吃了多少亏,做了多少跑腿的事情,叫了别人多少声"前辈",因为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他和晏定邦的两次对话、与佛魔合体的天魔一次会面,已经在瞬间使我发觉,所谓"秒爆精神"四字,是无法概括与素还真并称"中原武林两大巨擎"的一页书前辈的。所谓"秒爆",给人的感觉往往会近于冲动的暴力狂,可是在血路中所见之一页书,绝非如此。
尤其天魔与蘅佛子合体之后,杀死狻猊,天降血雨,声言下一次要对付的就是一页书、傲神州、晏定邦三人,一页书回到云渡山,见到狻猊尸体,怒上屠变之塔,几乎所有人——不仅是观众,同时包括素还真叶小钗醉剑东岳秦假仙业途灵等人——都认为他是去找天魔PK算帐了,于是一群人立刻冲去魔界接应,结果一页书却只是与天魔谈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
引用:
(屠变之塔外)
一页书:吾要见天魔。
魔:放肆!
一页书:爱惜性命者闪!
天魔:让他进入。
魔:是。
(一页书进入屠变之塔)
天魔:一页书,难得拨空到魔界呐。
一页书:一页书该称呼你天魔或是蘅佛子?
天魔:你说呢?
一页书:若是天魔,你处理狻猊之做法与你当初在云渡山所说背道而驰;若你是蘅佛子,我们之间无话可说,只有一战。
天魔:为什么?
一页书:你对莲佛子薄情寡义,恶贯满盈,无可化消。
天魔:哈哈哈哈,一页书,你可是来讲经说道?我知道你与素还真面临风中行者的威胁,不如我们配合共抵外侮。
一页书:今天配合是天魔,难保明日为敌,不是蘅佛子。
天魔:此言差矣,多一名敌人不如多一名同志。
一页书:嗯……?
天魔/蘅佛子:哈哈哈哈哈哈,你一页书与傲神州同样,处心积虑要杀我啊,我岂能不杀你先自保。
一页书:来吧!
天魔:何必呢?一页书。我们还是能和平相处啊。
一页书:天魔,看来你两性尚未融合,等你能统合意识,再决定是友是敌吧,告辞。


纵然在云渡山眼见狻猊惨死时,一页书是咬牙切齿地念出天魔的名字,看到天魔时,他劈头说的却是"一页书该称呼你天魔或是蘅佛子……若是天魔,你处理狻猊之做法与你当初在云渡山所说背道而驰;若你是蘅佛子,我们之间无话可说,只有一战",尚且给天魔留下了解释说明自己行为的空间,而非见面就打。发觉天魔和蘅佛子依然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两性尚未融合之后,更是给中原武林和魔界留下了圆融的余地。而他之所以会做这样的选择,绝不是因为怕了合体之后天魔的实力,否则也不会在蘅佛子说出"岂能不杀你先自保"之后,干脆一句毫无惧意的"来吧",拉架势就要接招;更不是没有将狻猊的性命放在眼里——要真的不在乎狻猊之死,他也不会去屠变之塔找天魔了。
一页书何等样人?"行事作风果决明快、嫉恶如仇,铲奸除恶绝不手软"。同样是血路之中,长乐君建立安乐园,提倡一切仇恨到此为止,他一句"一页书好恶分明,难以苟合,请",便拂袖而去。莲佛子死后,听说傲神州誓杀蘅佛子与圣法,他一句"击杀同修,罪无可赦,这是佛门之事,怎可让魔人插手呢",瞬间往清蘅梦土找人。其原则之清楚,作风之干脆,毋庸多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正气凛然的中原武林之中流砥柱,在果决明快之先,身上有最重要的一种品质——他是个讲道理的人。
这种"讲道理",表现在对待敌人身上,是不到罪大恶极,不会采取极端手段——如对蘅佛子,一页书曾经拜访清蘅梦土,言语之间诸多暗示,是确曾给过蘅佛子悔改的机会的;即使是他一招菩萨印第十式打上去的圣法,在圣法受伤当时,一页书也没有再补一掌,立刻结束圣法性命,好歹给了他七天的时间;哪怕对待佛魔合体之后的天魔,也是天魔先扬言要对付一页书,天魔先杀上云渡山动手……
表现在对待关系大局之人之物身上,是不会巧取豪夺——如对破解佛魔合体需要牺牲那三位高僧的性命,一页书一开始曾经拒绝了制作大悲三昧弦,反而是那三位高僧在积极促成自己的死亡;此后一页书到春海欲国取香胎锦,自在天女说取下香胎锦,她就会化作石像,一页书当即承诺要为她取来明犀火;再然后他到羽渊,采取的做法不是秦假仙那等坑蒙拐骗的手段,而是直接陈述,冀望以诚意打动活水精灵。
——当然,这些事情都涉及了他人生命,确实需要慎重,尤其一页书本身,毕竟是佛门中人,慈悲仁爱之心,不会比别的和尚少了一点半点,所以大事情上或许见不出他有什么特别超凡入圣——不过,一个人的难能可贵,往往需要在细微之处,才能充分体现。
在圣法中了一页书的菩萨印第十式,为晏定邦收治之后,一页书来到拂水楼劝晏定邦不要医治圣法时,两人有一段谈话:

引用:
(拂水楼)
一页书:听闻你有法可解菩萨印第十式。
晏定邦:在前辈面前无须隐瞒,晚辈确实可解此式。
一页书:你可知圣法的为人?
晏定邦:晚辈不知,亦认为无需知晓,作为一名医者,这非是职责所在。
一页书:哦?一名十恶不赦之徒,值得你救他一人而贻害天下苍生吗?
晏定邦:恕晚辈直言,请问前辈如何肯定此人在获救之后,还会继续危害众生?
一页书:未来乃现今与过去的投影,一个人的行为方向,往往可以自目前的作为,去探测将来的轨迹。
晏定邦:晚辈听闻,创世者乃一页书的前世,当前辈身为创世者时,以杀传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的恶?如今前辈转化为一名超然的圣者,这又算不算是弃恶从善?既然创世者能彻悟成为一页书,难道圣法就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一页书:人人皆有佛性,但自我之造境有别,故觉悟有高低深浅之殊,人所能至之境界亦因之不同。
晏定邦:如佛者所言,众人皆有佛性,为何佛不在现实?
一页书:所谓法身无色,佛乃一理境,非一人也。佛非不存在,唯是一心作。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晏定邦:既是如此,佛家言烦恼即菩提,儒家亦言,人恒过而后能改,若是一个人能察觉自己的过错,难道众人就不能与他改善的机会吗?
一页书:知行合一,才是真菩提,才是自觉。
晏定邦:但前辈一定也了解,世间事很难论定,下定论者必须要预测一切的后果,再说生命极为珍贵,人性难以预料,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恩怨,必须以慈悲、仁爱以及宽恕来终结,这不正是医者与佛者共通的理想?
一页书:一页书非是医者,亦非是俗佛。
晏定邦:在晚辈的看法,医者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广施仁爱,而佛者则是渡化世人,减少众人暴戾之气,改以慈悲仁爱互待,互相造就。因此,对于救生与杀生所抱持的理念与标准之间,两者实有一平衡点的存在。
一页书:一页书的看法是,取舍才是重点所在。慈悲仁爱,小者可施于一人一身,中者可施于整个武林,大者可施于众界众生,还望你自己取舍,一页书言尽于此,请。


也许因为看惯了奇象中许多人表现的那种"理念不合者便是敌人便是坏人,便须赶尽杀绝"的作派,看到这一段虽然双方观点几乎背道而驰,却只是好言好语交换了一番意见,其余什么都没有发生的谈话,便尤其地感慨。若是换上两个人,一方固然很可能没有晏定邦在面对一页书这样的武林前辈、正道栋梁时尤自侃侃而谈、不卑不亢的风骨,更可能的却是另一方恐怕没有一页书此等容纳晏定邦的不同声音和明显违逆自己对圣法命运判决的行为的肚量。尤其此时的晏定邦,明面上的身份,只是一个不会武功的医生而已。
圣法是什么人?即使不曾看过雷霆,但是会在素还真等人破血肉长城之后一身是伤气空力尽时前来偷袭的,绝非善良。晏定邦要救这样一个人,一页书只说"还望你自己取舍",并没有给晏定邦扣上各种大帽子,也没有以武力相胁迫,禁止她救圣法。一样的情况,换作武林公法庭的人试试看?换作万圣岩的人试试看?更不要说换成法门的人了——说晏定邦扰乱武林和平算是轻的,只怕早就会把她当作圣法的从犯抓起来判刑,一体同罪了吧。
其间分别,不在是非善恶之心的多寡,不在对自我信念坚执与否,更不在性格修养的差异,仅仅是,一页书对他人的不同观念,存着一份尊重(加进创世者的话,怎么觉得我好像在打自己的嘴巴呢,可是……我实在又不太清楚创世者这回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能选择暂时忽略了……)。他相信晏定邦要救圣法,确实是出自"一掬真诚,万物平等"的怀抱,他也不否认医者与佛者、一页书自己与其他佛者在思想、立场上存在的根本性差异,所以只问晏定邦是否值得救圣法一人而贻害天下苍生,只与晏定邦论慈悲仁爱的小者、中者、大者,而不会凭着合不合自己理念好恶而去给晏定邦冠上任何罪名,更不会强迫晏定邦非要接受自己的意愿不可。
贯天台上,被晏定邦救活的圣法出现,一页书可谓颜面扫地。但是即使这样,随后晏定邦上云渡山时,一页书也并没有因此就对晏定邦怒颜相向,没有因为晏定邦当众折了他的颜面而对晏定邦有所指责,反而说了一句:"为我所必为,行我所欲行,一页书做事一向如此。你志在救人,不也是这样。"

引用:
(晏定邦在云渡山前徘徊)
一页书传声:既然来了,何不上山呢?
(晏定邦上山)
晏定邦:听说前辈居住在云渡山,但我只看到一座无名山。
一页书:你只看到一座无名山,却未真正看见云渡山。
晏定邦:何处才是真正的云渡山?
一页书:渡云渡山,渡一切众生;有名无名,名不如闲云。
晏定邦:一页书果然入圣超凡,晚辈受教了。
一页书:何必客套呢?
晏定邦:但看云渡山此景,莫非前辈有意封山退隐?
一页书:然也。
晏定邦:当初因为救人心切,无暇分心向前辈说明实情,若是今天前辈的引退,是因圣法之事而起,那晚辈将愧对天下苍生矣。
一页书:为我所必为,行我所欲行,一页书做事一向如此。你志在救人,不也是这样。
晏定邦:如今前辈与素还真双双引退,正道在一日之中,顿失两大巨擎,武林岂不是更加的纷争?
一页书:非也。武林非是一页书与素还真两人的武林,天下第一人既出,武林有他的带领,足矣。
晏定邦:对于救生与杀生之间的平衡点,以及大爱与小爱两者的取舍,前辈曾经有所坚持,难道现在已经改变了吗?
一页书:自吾出道以来,所惩治者,皆是十恶不赦之徒,一页书无愧于心。然而,生命虽然平等,却绝非绝对的平等,这点还望你深思。
晏定邦:久闻一页书笑尽英雄,乃当今武林中的高人,只可惜定邦身为女儿身,又不谙武学,如今前辈已非武林中人,不知日后,晚辈是不是可以登门求教?
一页书:可以。既已不管红尘俗事,吾也正想与素还真折枝烹茶,展经窗下。
晏定邦:既是如此,晚辈不便再打搅了。
一页书:请。
(晏定邦转身离去)
一页书:万一哪一天,圣法中相同的武功,你会再救他吗?
晏定邦:如果此招是由相同的人所发,我不会再救他第二次。
一页书:这样做,岂不是违背了你的初衷?
晏定邦:若非圣法恶性难改,前来挑衅,既已退隐的前辈,又怎会自染风尘呢?
一页书:一生有拂不尽的尘埃,世间有渡不完的庸人啊。
(两人背向而行)


始终是观念背道而驰的两个人,谈话中甚至不乏暗潮汹涌、针锋相对之处,可是从始至终,双方都是点到即止,说话口气相当平和客气,是在"谈",而不是在"辩"。晏定邦并不因自己削了一页书的面子就怀有丝毫洋洋自得之心,而是确实抱诚前来,请益的姿态也不是作假的;一页书更没有自居前辈,俯视晏定邦进行说教的态度,即使他心里认为晏定邦的观念有偏差之处,却也是拿晏定邦当作与自己完全对等的一个人物在进行探讨,至多说句"望你深思"。乃至此后一页书素还真两人在拂水楼盯着晏定邦时,他们所做的,始终都还是选择在适当的时机,点一下晏定邦而已。
虽然一页书与晏定邦谈话时所采取的态度,很可能正因他自居前辈,对晏定邦抱着提携导正后进之心,才会有如此气度风范,但是——有这样姿态的前辈,又能得几人?大多数情况下,莫说"讲理",能不能给对方开口的机会,都是未知数吧。
一页书与晏定邦交情泛泛,尤其晏定邦又身为女性,所以他对晏定邦的尊重,或有一份因为疏远而来的尊重,但是在对待素还真的事情上,这样的尊重之心,依然历历。
原本对素还真和一页书之间的关系,从不曾窥得多少管豹,至今为止的印象……恐怕唯得那句"只要是素还真支持的,一页书就力挺到底"了。但是,这样一句话,虽然一页书对素还真为人的信任、对素还真理想的赞同、对素还真行为方式的支持等等可见十分,却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缺的这点到底是什么呢?原本我也是不知道的,直到重新看到血路之中,一页书对于素还真以自己的智慧为叶小钗交换刀剑这件事情的态度,才终于明白。

引用:
(云渡山)
素还真:前辈。
一页书:为何来得如此之快?
素还真:你看这副刀剑如何呢?
一页书:看似平凡之物,然不逊吾当年赠给叶小钗的流萤剑、挂日刀。
素还真:只有如此?
一页书:既蒙你素还真的垂青,怎能不具撼世之用?吾相信你必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素还真:哈哈哈哈,素还真能言善道,想要说服人将这副刀剑送我,有何难哉?
一页书:人生在世,知己有托,生死以之,乃至不望感,岂惟不望报也。素还真,为了叶小钗,你终也再次沉沦于世了。
素还真:前辈说错了,素还真一向是一个寡情自私之人,何来如此伟大的情操。
一页书:不相交,不烦恼;越相交,越情寡;清风拂过,也可以是深情一片。
素还真:前辈又错了,素还真只是放不下啊。
一页书:凡常人只是放得下三字,放不下乃是有所牵挂,有所关怀。你说,放不下是寡情还是多情?
素还真:啊!知己似兄弟,兄弟似知己,叶小钗对我而言,不仅是素还真身躯的一部分,早已是素还真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此时此刻,素还真能为他所做的,也仅是为他找出这对能与刀狂剑痴相称的刀剑而已。
一页书:吾见得出你的难言之处,既然你不愿吾担忧,吾不再追问便是,我们上拂水楼吧。


引用:
(琉璃仙境)
一页书(对素还真的脸左右看看):嗯?
素还真:前辈你在看什么呢?
一页书:素还真,几日不见,你好似又不同了。
素还真:有吗?素还真依然是素还真啊。
一页书:若有任何的困难,就到云渡山吧。
素还真:多谢前辈。
一页书:告辞。


引用:
(云渡山)
秦假仙:一页书啊,素还真改变容貌,是不是很奇怪?
一页书:确实反常。
秦假仙:你知道这件事情?
一页书:记得在拂水楼,素还真将一副新的刀剑,送给叶小钗,叶小钗随即使用这副刀剑,除了一名风中行者之时,我第一次发现素还真的面容起了变化。
秦假仙:你是说,这桩事情,和叶小钗有关?
一页书:嗯!素还真赠给叶小钗的刀剑,绝非凡铁俗品。
秦假仙:当然。自从叶小钗陪他去破血肉长城,失去刀剑之后,素还真就一直耿耿于怀,还叫我们去找新的兵器,来弥补叶小钗。
一页书:只怕是素还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换得如此珍贵的兵器。
业途灵:这我相信。就算叶小钗要天上的星星,素还真也会不计代价爬上天,去摘下来给叶小钗。
一页书:我第二次在琉璃仙境见到素还真,他的容貌又再年轻几分。
秦假仙:如果素还真的改变,真的和叶小钗有牵连,那我们只要去问叶小钗,在这段期间内,是不是有动过刀剑,就可以得到证实了。
业途灵:何必这么费事?我们来去问素还真本人,不但清楚,又省时省事省费脑筋。
秦假仙:素还真就是怕我们烦恼,所以不肯说出真相。
一页书:素还真的付出,已经使他自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睿智的素还真,越变越年轻,恐怕不是好现象。
业途灵:呜……啊……
秦假仙:又怎样?
业途灵:我担心啊。
秦假仙:担心什么?赶快来去找叶小钗问清楚要紧


这些对话,当初不是不曾感叹过,只是——那时所感叹者,更多的是素还真与叶小钗之间的友情,毕竟如素还真对叶小钗那般的付出,是不能不叫人为之动容,而后自叹弗如的。等到了对这两人之间情义算是有了个相当认识的而今,再次听到这些对话,可能着重的角度变了,也就忽然之间,一页书与素还真之间的情谊跃然眼前——说是朋友之谊也好,前辈对晚辈的关爱也好,反正所谓君子之交的典范,大概就是如此吧。
对于素还真的事情,一页书关心么?自然是关心的。但是既然素还真不想说,不愿一页书为他担忧,一页书也便尊重素还真的意愿,不再追问,听任素还真自己去处理。看起来似乎感情过于平淡无味,可其实这样的平淡背后,却是需要多少真情支撑,若不是对素还真有相当的了解与信任,又怎么可能做得到此等不闻不问。他说素还真的"人生在世,知己有托,生死以之,乃至不望感,岂惟不望报也""不相交,不烦恼;越相交,越情寡;清风拂过,也可以是深情一片",何尝不是他自己写照。
世间熟识者间的关心担忧常常容易导致对他人事情的一味穷究、处处干涉,情分越是深重,越容易不给对方留下空间,所以到了一页书素还真这般交情,却能说句"不再追问",而这句"不再追问"之后,又是"只要是素还真支持的,一页书就力挺到底",这等情谊,怎不叫我这样的俗人称羡。

血路是当初看霹雳正剧的起点,那时候仅有的对霹雳人物、剧情的认知,是电影圣石和小说版至尊;听到过的朋友对人物的描述、评议,也限于他们某一阶段感兴趣的范围——素还真、叶小钗、傲笑红尘、定风愁、四无君。所以……在看血路之前,完全不知道霹雳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名叫一页书——其实即使开始看血路之后,都还是不知道一页书是那么重要的角色,因为在看完血路之前,一直以为霹雳每一部的剧情人物都是如楚留香系列般独立成篇,又理所当然地以为线索人物就是素还真叶小钗几人而已。
错误的概念导致错误的理解角度,顺手把自己习惯的武侠模式套到了血路上头——虽然这种方式确实神奇地使我没有觉得血路情节线索的发展上存在任何云里雾里的东西,却产生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后遗症:对于人物的理解、定位出现偏差,尤其一页书,就那么顺手被我划拉成了受男主角敬重爱戴、对男主角无条件支持、在武林中德高望重、具有强悍实力的一位脸谱化的正道英雄人物(所以……看到一页书拖着天魔滚下悬崖,当初我还真的以为他也许这就死了……擦汗),至于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却从不曾注意过。
会重看血路不是因为想要改善这种情况,毕竟如一页书这般跨度的人物,必定是从出场开始一直顺序看下去,才可能有真正的、全面的了解,对血路之中所见一页书产生的感念,说不定完全不能放在他全部戏分中进行衡量,只是——纵然是意外,纵然只能限于《江湖血路》这样一段,毕竟这瞬间感念,成了认识一页书其人的开始……

2006年6月20日 草结
发现我已经完全不会写感想了……
0

评论Comments